4011 字

床前看月光

如果一个中国人只听说过一首唐诗,那么这首唐诗最有可能是哪首?李白的《静夜思》或许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答案吧。

我想这也可以推广到中国以外的地方,任何一个人,如果知道一首唐诗,那这首诗很可能就是李白的《静夜思》。一次和一个日本朋友聊天,聊到唐诗,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他知道李白的《静夜思》,并拿出纸笔,写下了:

床前看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我吃了一惊,或许正如读到这首诗的你—诗第一和第三句的两个“明”字变成了“看”和“山”。都说习惯成自然,一点不假,习惯了“明月光”和“望明月”的我,一看到这诗就觉得不自然,不如“原诗”顺畅,清雅,反正就是不好。这里,我把原诗两个字用引号括起来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以上看到的这个版本才是原诗。

当我把我们中文里常见的版本写给朋友看后,他也吃了一惊。因为这首诗选入了日本的小学课本,他学的就是他写给我看的那版,从来不知道还有其他版本。那么,问题来了,哪个版本才是李白写的原始版本呢?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个流行于日本的肯定不是原版。首先读起来感觉不好,感觉有点粗糙,不像诗了;其次一首诗传到日本,中间发生误传的机会太多,增加了日本版出错的可能;最后,我们读熟了的版本怎么可能是错的?!这最后一条不算啥有说服力的理由,只是我当时心里活动的一个写照。当然,在我看来,前两条理由已经足够说明日本版《静夜思》很可能是误本了。

不过为了让朋友明白自己在日本学了山寨的《静夜思》,我打开电脑,上网搜索材料用以说服他。不过一搜之下,傻眼的人是我,维基百科上赫然写着:

《靜夜思》是中國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流傳最廣泛的一首詩,體裁屬五言樂府詩。詩句在不同朝代的詩集略有不同,現今流傳最廣的版本乃清代文人蘅塘退士(本名孫洙)所編纂的《唐詩三百首》所收錄,但被質疑內容並不忠於原詩。

怎么会这样?现在需要被说服的人变成我了。为什么说我们常看的流行版本“不忠於原詩”呢?

要证明哪个版本是李白的原稿,说难非常难,难到几乎不可能。除非找到可信的李白手稿,将其与现存版本映照,看哪个是真的,或者哪个更接近于原始版本;要说简单,也有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拿现在的版本与离唐朝比较接近的时代的人抄录的版本对比,虽然那些版本也可能出错,但是毕竟和李白的原始版本更接近的概率更大。这和生物进化领域根据现行生物(或基因)的特征对祖先物种(或基因)的进行推定的方式很像。维基百科里就说明了为什么流传最广的版本可能才是“山寨”的。我将维基百科和其他资料上查询的结果概括如下:

李白没有《静夜思》的手稿留下,正如大多数古诗;也没有找到可信的唐时《静夜思》的抄本;现在能看到的较早版本是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和南宋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记载的,和现在流传在日本的版本一致(日本版《静夜思》应该是宋朝传到日本的,因为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元朝的《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和《唐诗品汇》里也跟上述版本一致。最早出现差异的是元朝范梈編成的《木天禁語》里记载的《静夜思》,由于比较“别致”,所以抄录在此:

忽见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起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两个“明”字均出现了不说,还多出一个额外的差异,“举头”变成了“起头”。之后明清时期的唐诗选本里开始出现两个“明”字和“看”,“山”两个字的各种排列组合。比如明朝赵光所记的版本和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所记的版本,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静夜思》进化过程的中间型。

赵光版为:

床前看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沈德潜版为: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不过“起头”这个变异倒是没有被遗传下来,估计是用字太过清奇的缘故吧。生物进化的一大谜题是进化中间型的缺失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化石里找到生物的祖先特征,当然也可以看到身边现存生物的特征,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类型却往往找不到,导致难以推定祖先物种是如何变化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的。要是进化过程也有如《静夜思》这样完好的版本记录该多好啊。

和沈德潜同时期的蘅塘退士孙先生整理了《唐诗三百首》。可能是由于其选诗得当吧,该书迅速流行起来,占领了千家万户的大小书架,将唐诗传播到寻常百姓家,其中自然包括了那首已经变了两个字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诗三百首》可算是唐诗选集史上的一朵不凋谢的奇葩,这个版本的《静夜思》作为这朵奇葩上的一片花瓣也就映入了万万千千读书人的眼里,心里。

了解了《静夜思》的版本演变史,我不得不接受自己从小学了个山寨版《静夜思》的事实(还是不得不感叹一下,这个反转太大了!不过也给我长了个记性,千万别对任何事情感到太有把握,多考虑别的可能性—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那么问题来了,哪个版本更好呢?要是要是文字的流传也遵照自然选择里优胜劣汰的规则,那留下来的自然是好的了,但是进化里也不尽然是只有好的流传,根据中性进化理论,运气因素也很重要,适应力强的生物也可能因为点背而灭绝呢。所以根据哪个流传广来判断好坏似乎不可取,那分析一下吧。

虽然我第一眼看这首原版《静夜思》,感到各种不通和别扭,但既然它很可能是李白的原始版本,那我自然要放尊重些,更我们的流行版本放一起,多看几遍以作比较。

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细看之下,突然觉得我们现行版本里第一句和第三句的两个“明”显得有点扎眼,有点重复了。虽然诗词里上下句间一般要避免使用相同的字,但是重复用字的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这不是判断现行版本不好的依据,我只是奇怪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注意到。把这个先放一边,看看原版。其实第一次看到原版的时候,让我觉得不自然的就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里这个“看”字。“明月光”是一个静态描写,想想笼罩在薄纱似的月光里的李白,多美!而“看月光”则有个很突兀的动作加入了进来,习惯了静态画面的我们自然觉得似乎“看”字打破了《静夜思》的宁静。如果我们忘了脑中这第一句静态的基调,重新感受一下,会不会觉得稍微好点呢?在重新感受之前,我还查了一下《古汉语常用字典》,看看“看”字都有些什么意思。书中说“看”字主要有三义:

  1. 以手遮目而望。
  2. 瞧,看。可引申为观察。
  3. 看待。

想来李白用看,大概取第二义吧。这样稍微好理解一些了,因为以观察为义的话,就和第二句里的“疑似”照应起来了。或许李白在屋中闷坐,突然惊异,咦,地上怎么起了白霜?细看之下,哦,白白的,原来是月光啊。于是顺势就连接到了第三,四句:举头望(明,山)月,低头思故乡。恩,这样看来,“看月光”似乎也没有第一次读来那么不堪哈。要是还觉得不习惯,那再多看几次:)!

既然到了第三四句了,那是望“明月”好还是望“山月”好呢?在分析“山月”好还是“明月”好之前,保险起见,还是先看看作为谓语的这个“望”字是什么意思吧。“望”字含义比较多,其中一些一看就跟望月无关,就不列在这里了。最有潜力成为李白心中之“望”的是字典里列的第一义远望和第七义仰视或远视。意思都差不多,大家随意选取吧,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距离感。要突出距离感的话,似乎望“山月”更好一点了。自然,望“明月”也没啥不好,不管是明月还是山月,距离感都是自带属性嘛。那先不说“望”,就看“山月”和“明月”哪个好点呢?“山月”有着位置信息,可以让我们大概重建出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能看“山月”,应该是里都市比较远的所在吧。当年的李白或许由于望了“山月”,难以入眠,想起了远方的某人,顺带写下了“峨眉山月半轮秋”,也可以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望山月”的李白不大可能会在同一天写“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也不大可能“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望“明月”的李白没有环境限制,自然想写啥就写啥了。没有地域限制也正是“望明月”的好处,不是对李白,而是对读者。我想《静夜思》之所以如此动人,正是因为诗中这份人人都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泛起的思乡之情吧。而思乡的人可能正在一个旅店中,正在船头,正在街上。只要头顶一轮明月,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就会从思绪中流淌出来,于是思乡的人就自然将自己代入到诗里,成了李白。如果换成“望山月”,那代入条件就更苛刻些了,或许就不如现在这么朗朗上口了。当然,这是从传播的角度看,不管是“望明月”还是“望山月”,都是很美的。

看来“明月光”挺好,“看月光”也不错;“望明月”可以,“望山月”也行。啥都行,那哪个是原版还重要吗?当然,正如之前说的,现在我国广泛流传的版本里两个“明”字略显重复,可以考虑去掉其中一个,考虑到方便读者把自己代入成为李白,我想去掉第一句里的“明”比较好,于是我心目中的《静夜思》就出炉了:

床前看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写完之后再一想: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额,这也很美啊!!!唉,算了,不做区分了,都行,都行。

说完了这两个版本,这首《静夜思》值得一提的还有第一句那个“床”。原字是“牀”,现在写作“床”。这个“床”的形象可能和大家现代看到的床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有多大呢?取决于“床”字在诗中如何解。“床”字主要有三个释义:

  1. 卧具。
  2. 井栏。
  3. 胡床。

这第一种意思和现代的床是最接近的,但是形象却很不一样。古人一般是双膝据地而坐,和现代很多日本人的习惯很相似。床是可坐可卧的,一个木头小台子,比我们现代的床要低得多。我想可能跟日本榻榻米屋子里放床垫的小台子很像吧。1

第二个意思井栏或许大家不熟悉,不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绕的据说就是这个“床”。大家估计有点反应过来了,这意思一变,李白就从屋里到了屋外了。

第三个意思是胡床,胡床是小椅子,小马扎类似的东西,放在屋里也行,放在屋外也可,自由度就大了。

你觉得李白当时在哪里呢?


  1. 在日本的公共厕所里,有可能你会看到类似“别把床弄脏了”的话,当然,是日语写的。别惊讶,这里的床不是用来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