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9 字

打赏与竞演

我对流行事物的认知一向都要比身边的人慢一些。当年还在北京的时候,正值微信开始火了,身边的朋友都迅速装备起来了,但我一直搞不清楚微信跟QQ有什么区别,每次别人问我微信帐号的时候,我就略有点尴尬,感觉默认值应该是有,但却让大家失望了。其实到现在我还是不清楚微信跟QQ区别在哪儿,除了微信上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公众号以外。

最近听到一个新的流行词叫“打赏”,是在喜马拉雅上。当有的节目播到最后的时候,主播就会说,“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你可以给我打赏”云云。从语境中,我能推测这时候的“打赏”表达的意思,而且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体系1:当别人献出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后,理应获得与之相应的报酬,更何况是以“打赏”这种形式,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如何答谢主播的辛勤劳动,相当人性化。本来是挺进步的一件事,但我的“落伍症”又犯了,这次让我跟不上的是“打赏”这个词本身的用法。在我理解的汉语语境里,“打赏”这个词有点负面的意思—当这个词作为谓语的时候,主语一般是以居高临下地状态出现在宾语面前的。一想到这词,我脑子里就浮现出大清朝的时候,某大爷心情一好,往地上扔一把铜钱,让众小厮哄抢的画面。这是非常讨厌的一幕,我可以接受人和人之间贫富的差异,但是不能接受差异以这样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不愿意做抢铜钱的人,也不愿意做扔铜钱的人。

为了防止我狭隘的理解扭曲了“打赏”这个词所可能具有的积极意思,我专门问了一下度娘“打赏”是啥意思,得到的答案如下:

打赏是互联网新兴的一种非强制性的付费模式。 “打赏” 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您在网上发布的原创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如果用户觉得好,看着喜欢,就可以通过奖赏钱的形式来表达对您的赞赏。这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付费模式,完全用户自愿,相比广告等盈利模式不影响用户体验。目前新浪微博、起点中文网等是采用这种模式的先行者,据说微信也将支持打赏功能。

看来确实不像我理解的字面上那么的不堪,这正是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应该有的意思。但还是觉得如此使用“打赏”二字有点不妥,于是我又查了下“赏”这个字的释意,得到结果如下:

  1.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奖~。~罚分明。
  1.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花。~月。欣~。鉴~。~心悦目。
  2.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赞~。
  3. 敬辞:~脸。~光。
  4. 姓。有以“赏”字为姓,称为赏氏。
  5. 古同“尚”,尊重。

看来最接近“打赏”里面“赏”字的用法的应该是第一种,也正是我不太喜欢那种。别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本来就应该获取的报酬,怎么就变成“赏”了?百度百科里面所解释的“打赏”应该是引申出来应有的意思,而不是这两个字原有的意思。于是我就奇怪了,汉字这么博大精深,为什么非得用这两个字呢?

在喜马拉雅有个系列节目,知识量和趣味性都不错。听这个节目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为了收集汇总如此多的资料来讲给我们听,主播们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有时都有点担心,怕这几个主播哪天突然觉得太累,不干了怎么办,所以很想表达我对他们的支持和感谢。但是第一笔“支持”迟迟没有打出去,原因就在“打赏”两个字—我还是突破不了这个心结,在点击这个按钮时,我心里满是惭愧,觉得这样对主播太不尊重了。这纠结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资助系统。在一些英文网页上,或者使用一些免费软件的时候,有时会弹出小窗口,问是否愿意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一般情况下,这时使用的动词是donate,我觉得这个词就很好,曾经想建议喜马拉雅把“打赏”换成“捐赠”,但一来发现这个词不是那么的上口,另外,捐赠也不是多数国民所习惯的,估计真改成“捐赠”,喜马拉雅主播们就得饿肚子了。

纠结了半天,第一笔“打赏”还是送出去了,同时也隐隐觉得我有点“堕落”了。

有一天看一个唱歌比赛(可能是《我是歌手》,但难得去查证了)的时候,听到一个有意思的词:让我们欢迎下一位竞演歌手上台。错愕瞬间后,反应过来了,这个节目邀请的都是些比较有名的歌手来参加比赛。因为是有名的人们,要是像菜鸟们一样“比赛”,接受别人的打分有点掉份儿,他们来参加比赛,同时也是种表演,故名曰:竞演。不知道这是谁想出来的,挺有才,真想请他/她帮忙想想有什么词能把“打赏”给替换掉。

写了这么多,突然想起郭德纲相声里面的一句话,“人本家都不在乎,你管得着吗?”,确实,很多主播,包括我喜欢的那几位,好像都没有对这个词感到什么不适应,能收到打赏,他们都觉得挺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我又想起郭德纲的另外一句话,“你要是觉得有什么不对,那是因为你心脏(zang,一声,用英文说,dirty)”。哎,这难道真是因为我自己心不干净吗?

可能真是因为我对流行文化,包括流行语的接受太慢了吧,像“屌丝”一类的词刚出来的时候,我都适应了很长时间,好在,或者不好在,现在也不觉得使用这样的词有什么不好了,因为大家都用的是“应有”的意思,而不是这个词“原有”的意思。可能再过一段时间,我也会慢慢适应“打赏”吧。

五月二十九日补记:

今天听闻喜马拉雅已经将“打赏”改为了“赞助”,比我本文提到的“捐赠”更好,这是个很好的进步。


  1. 有时越是自己没有付出过的人,越觉得别人应该高风亮节地义务劳动。免费得到的东西,往往不太珍惜,意识到自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可能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