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3 字

猪年的猛进

今年是乙亥猪年。在今年伊始的时候,我发现两件关于猪年的有趣的事情:猪年是一轮十二生肖的最后一年;我应该过过一次猪年了,但是我对上一轮猪年一点印象都没有。

日本也兴十二生肖,和生肖相关的话题在新年到来的时候,也常被提起。一日和实验室里的堀内同学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了第三件关于猪年的趣事。当时堀内同学问我,今年是猪年,在中国大家对于猪年出生的孩子的印象是什么?我想,他或许是对中国民间如何看生肖和性格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我对生肖,星座如何“影响”个人性格和成长这类问题不感兴趣,另外,像猪和狗这样的动物在中国是有点被污名化了的,形象不是很好,似乎不便和孩子性格关联。踌蹴了一下,我想我答不上他的问题,于是反问他:“在日本,大家觉得猪年出生的孩子是什么性格?”堀内同学答到:“我们认为猪年出生的孩子,有一股执着的冲劲,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不达目标,不言放弃。”

我有点吃惊,因为猪在我心里的印象是懒胖懒胖的,怎么能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不达目标,不言放弃”关联起来呢?我把这个疑惑告诉堀内,他对我的疑惑也感到疑惑,说“猪就是这个一股冲劲儿的形象啊,你说的懒胖那种是豚(ブタ)吧?”我这才反应过来,日本说“猪”一般指的是野猪,而我们说的家猪在日本叫“豚”。我之前知道他们对猪和豚用法有区分,只是没有想到他们把这个区别也用在了十二生肖上:日本人过猪年,不过在他们看来,这猪年的生肖是野猪(イノシシ)。

堀内同学对中国的猪年的生肖是家猪也感到惊讶,问道:“那生肖里的猪本意到底是家猪还是野猪呢?“猪”字在中国最早的意思是家猪还是野猪?”我心里想,肯定是家猪啊,怎么可能是野猪?!不过有了上次《静夜思》反转的教训,我也不敢太过自信。先做点功课再说吧。

在汉语里表示“猪”这个意思的汉字有四个,分别是“彘”,“豕”,“猪”,和“豚”。看造字的过程,“彘”在开始可能有表示野猪的意思,因为“彘”字的象形就是一支箭射穿了一头野猪(关于这个说法,有争议);而“豕”则表示的是长嘴圆腹短尾的动物,看起来圆腹短尾有点像家猪的特征,长嘴有点像野猪的特征,有人认为“豕”字最初是猪的统称,不分家野;“猪”字则有意思了,左边的反犬旁是“豕”字的异体,而右边的“者”表示“煮”,所以猪的意思是用来烹饪的豕,或豕的油脂,这么看来,“猪”字表示家猪的可能性就大了;而“豚”字就更直白了,就是以吃肉(月)为目的而养的“豕”,妥妥的家猪,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现在日本把猪肉叫做“豚肉”的缘故吧(说文解字里把“豚”释为“小豕”,《孟子》里也有“鸡豚狗彘之畜”的说法,这里出现的“豚”和“彘”,似乎显示有大小之别,不过后来就不区分了)。关于十二生肖民俗的源起,生肖原型说法甚多,没有明确的定论;不过至少在我国,认为生肖的里猪是“六畜”中的家猪的说法是有的,认为是野猪的说法则没有看到;而日本的生肖文化来源于中国,所以我认为最开始十二生肖里的“猪”指的是家猪的可能性大些。另外,生肖文化流行于所有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但只有日本把猪年当做野猪年。

那么问题来了,在日本是十二生肖里的“猪”被人们认为是野猪导致后来“猪”这个汉字的意思改变了,还是因为“猪”字的意思改变了,从而导致人们误以为“猪年”是“野猪年”呢?

我觉得“猪”字用法的改变可能和日本开始于飞鸟时期禁肉令有关。从日本的狩猎时代到古坟时代,日本人是吃肉的,这不仅有考古证据支持,还有我国《魏書·東夷傳》的记载支持。

食飲用籩豆,手食。其死,有棺無槨,封土作冢。始死停喪十餘日,當時不食肉,喪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飲酒。已葬,舉家詣水中澡浴,以如練沐。其行來渡海詣中國,恒使一人,不梳頭,不去蟣蝨,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婦人,如喪人,名之為持衰。

从绳文时代的考古发现里,发现支持日本在很久以前就(试图)驯化猪的证据,所以那是日子里他们吃的肉里是可能有猪肉的。“猪”字大概在隋唐时期传到日本,开始指的应该是家猪,因为在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里也记载了像“猪飼”这样的职业名称,意为养猪人。

但是从飞鸟时代开始,由于佛教的影响,日本的统治者认为杀生吃肉是不好的,所以开始了禁肉令(不是禁所有肉类,只是不吃四只脚的动物肉)。这个禁肉令从天武天皇(675年)颁布开始,到明治天皇(1870年)下令废除,一共持续了一千多年。我想,这个时期的养猪业是肯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的,因为猪不像牛马等动物,可以喝奶,也可以用于农业生产。马放南山,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野马;猪归山林,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变成了野猪了。我想,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猪”字在日本慢慢变成了野猪的意思吧。那现在用来表示家猪的“豚”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根据今野真二的说法,作为豚的ブタ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禅僧季弘大叔的日记里有如下记载:

猪肉之内、重其頭、日本人ブタト云也

据说这是ブタ(豚)最早在文字里出现,时间是1486年(在琉球王国养猪的历史一直持续,不过琉球当时不是日本的一部分)。

可能是因为在禁肉令期间没有了家猪的畜养,“猪”字意思慢慢变成了野猪吧。所以在明治时期又养起了家猪时,日本人就用“豚”来表示家猪,“猪”,“豚”两个字的意思出现了分化。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禁肉令解除后,四只脚的动物上了日本人的餐桌,正冈子规说:

牛が無ければ豕にても宜しく豕が無ければ鳥にても宜しく鳥が無ければ魚にても宜しく候

看来我们现在认为是日本料理特色的鱼类,在正冈看来只是没有了牛猪鸡后的一个权宜之计而已(正冈用的是“豕”,不过还是读作ブタ)。

猪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2010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的一个研究表明我国现在分散于各地的家猪都是最早一批被驯化的野猪的后代,我国喂养家猪的历史从未间断过。在现代,猪肉和各种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猪的制品也造福这人们。但是我们对猪的污名化却是严重的,看看骂人以猪在生活中是多么常见。不仅是猪,还有狗等伴随着我们生活和发展的伙伴动物,在中国的名声都不太好。正如鲁迅所说,教我们用火的燧人氏我们是记不住的,放火烧我们的火神则被供起来。

想一想,按日本的说法,猪年带点野猪的精神,向着目标勇敢前进也挺好。